7月8日上午,由我校教育学院和吉林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办,教师教育研究院指导、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二届中小学劳动实践与创新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综合楼1101室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杨勇、副校长刘鹏飞、吉林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刘忠民以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紧密围绕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与创新,旨在加强学术交流和分享教育经验,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事业发展。
杨勇在讲话中指出,长春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的全体教师秉承“育人以育德为先”的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心、温暖的真心、诚挚的爱心,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本次论坛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的发展,拓展劳动教育研究的视野和思路,为我省劳动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刘鹏飞在致辞中指出,劳动教育的发展是一场漫长的变革,不光要靠课程、手段、资源的创新,还需要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需要凝聚多方力量。期待本次论坛能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对话平台,共同分享真知灼见,碰撞火花,学校会继续在劳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推进劳动教育的发展。
刘忠民在致辞中指出,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以此次论坛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挥“吉地智联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与“吉地智联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项目”的积极作用,在完善顶层设计、丰富劳动内容、拓展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评价机制上下功夫,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加快实现全省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黄琼、长春师范大学教师马凯分别作题为《上手劳动如何拓宽寻视的“视野”?》《基于项目化学习理论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何谓“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试论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功能定位》《中小学劳动教师专业培养与培训》的专题报告,阐明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有的“突破”,围绕劳动工具、课程设计、劳动教材、劳动教师的培养等问题为未来劳动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拓宽了思路。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陈纲、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教师李锐、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学校副校长曹艳艳、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学校长毛鸿娟、长春市榆树市五棵树镇小学校长李艳玲、通化市辉南县教育局综合科主任杨志超分别作题为《新时代城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构建“三化”课程体系,培育“四优”少年》《全方位构建劳动课程 多场域促进学生发展》《赋能“双减” 让劳动真实发生——汽开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尝试》《立足乡土资源 创新方式方法 打造劳动教育特色模式》《开创劳动教育新格局 擦亮特色发展金名片》劳动教育实践成果汇报,为开展和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讯员 马凯 林婷婷 冯建淇)